朱光潜与丰子恺过从甚密。1924年,朱光潜赴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教英文,与同在该校执教的丰子恺相识并结下终生友谊。
中华书局新编增订本《朱光潜全集》收录有一篇《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丰子恺画展作》,集中体现了朱光潜对丰子恺人格魅力与绘画艺术的高度推崇和由衷赞赏,是研究朱、丰交谊的关键史料,备受学者重视。朱光潜认为,丰子恺性情“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朱光潜进一步说:“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
这篇文章发表于抗战时期,或因战时报刊保存条件有限,朱光潜很长一段时间已对此失去印象。1979年丰子恺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当天,漫画史家毕克官登门拜访朱光潜。毕克官写道:“这天,我还带去了朱先生在一九四三年间写的文章《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文章发表在叶圣陶、傅彬然先生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上。这期刊物在桂林出版,粗纸印刷,字迹模糊,可见抗战时期后方的条件艰苦。这是现在不易找到的刊物,我带去的只是抄件。时间久了,这篇文章朱先生自己已记不得了。他看着,越看越兴奋,高兴地说:‘这是我写的。我这篇文章大致把丰先生这个人写出来了。丰先生的确是那样一个人,是一个艺术家。’”(《朱光潜谈画——关于〈子恺漫画〉的两次谈话》,《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2辑,第7-8页)
毕克官的发现和朱光潜的确认,让这篇经典作品长期以来被认定最早发表于《中学生》杂志。例如,《丰子恺年谱长编》载:“朱光潜:《丰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子恺画展作》,载1943年8月《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第66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440页)《朱光潜年谱长编》载:1943年“8月,先生在《中学生》杂志第66期上发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丰子恺画展作》一文”。(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77页)《丰子恺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6页)、《朱光潜全集》第9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第8卷(中华书局,2012年,第143页)等书均将朱光潜此文发表时间与出处写为1943年8月《中学生》杂志。
查《中学生》原刊不难发现,朱光潜文章的标题乃《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子恺画展作》。上引诸书中,仅有《丰子恺研究资料》将标题抄录正确。文字疏漏暂且不谈,更关键的问题是,“为嘉定子恺画展作”这一副标题应如何理解?
《中学生》杂志刊登的朱光潜文章
“嘉定”即今四川乐山。1942年10月,弘一法师圆寂。1943年4月,时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的丰子恺由重庆到乐山复性书院,请马一浮为弘一法师作传,并与在乐山武汉大学执教的朱光潜重逢。《朱光潜传》(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44页)对于丰子恺抵达乐山后的情形有这样一段描述:“朱光潜和丰子恺是近二十年的老友,自然热情接待,陪同他拜访住在乌尤寺旁濠上草堂的马一浮,并为他在武汉大学安排展室,丰子恺请他为画展写一篇序言,朱光潜慨然应允,对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极为推崇……”《朱光潜传》随后摘录了一段《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子恺画展作》文字。然而,笔者近期阅读民国时期乐山地方报纸《诚报》时发现,学界目前对朱光潜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发表时间等关键信息的研究均值得商榷。
1943年5月,李约瑟(Joseph Needham)镜头下的朱光潜(右)
武汉大学1938年流亡乐山办学,1946年复员武昌。朱光潜1939至1946年执教于武大文学院外文系,其间曾任教务长。乐山是川西小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武大历史系教授吴其昌曾描述他初抵乐山时的感受:“只有一件感觉得黑暗,两眼有如盲瞽,就是没有本地报。要看渝蓉两地的报须等一两天、三四天以后,还要不翻车才行。”1942年元旦,乐山地方人士创办《诚报》,这一苦闷局面方有所改善,吴其昌认为:“乐山新闻界之真正涌现光明,自《诚报》诞生之日始。”(吴其昌:《光明的进程——中国之命运和诚报》,《诚报二周年纪念增刊》1944年1月1日)《诚报》除了刊发国内外要闻外,还刊登了不少武大师生的文艺作品。有学生回忆:“《诚报》因受印刷、设备、版面等条件的限制,内容和形式十分简朴,不能与成渝等地大报相比,但每期副刊的质量却是斐然成章、水平很高的……经常在副刊上读到文学院的罗念生、袁昌英、戴镏龄等著名教授的大作,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顾焕敏:《追忆乐山〈诚报〉》,《武大校友通讯》1995年第1辑,第139-140页)朱光潜1942年10月20日亦在《诚报》发表过一篇《谈体育与运动》。不过,因《诚报》出自边地且不易寓目,鲜有学者予以特别关注。
1943年5月29日,《诚报》首次发表了朱光潜《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一文,该文并无副标题,正文内容则与《中学生》再刊本大致相同。5月15日,《诚报》有条简讯:“名画家丰子恺氏,应此间浙江同乡会之请,以近作四十幅寄乐举行画展,提收入之二成捐赈浙灾,现正筹备中。”丰子恺系浙江桐乡人,浙江同乡会请求以其画展部分收入捐赈浙灾,他当然不会推辞。彼时,丰子恺早已返渝。5月27日,《诚报》续载:“丰子恺画展,即将开幕,最高标价为二千五百元一幅。”5月28日至30日,《诚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刊登浙江旅嘉同乡会的《丰子恺先生筹振(按:原文如此,今作“赈”,下同)浙灾画展》启事:“子恺先生六法,艺林久有定评,兹为去岁浙灾奇重,应旅嘉同乡之请,出其杰作三十余幅,定本月廿九、三十两日,假公园内民众教育馆公开展览,即以售画所得提成捐振。敬请各界爱好艺术、愿结善缘诸君子惠然贲临,不胜正祷。”启事中的“公园”,即嘉州公园,今乐山海棠广场。《诚报》所载的这次丰子恺画展,在《丰子恺年谱长编》中并无任何记录。报中言及的“浙灾”究竟所指何事呢?
《努力惜春华》(1943年4月6日丰子恺绘于乐山)
乐山海棠广场(2024年夏胡耀摄)
1942年4月,美军杜立特机队首次空袭日本本土,并在浙江等地迫降。5月,日军发动以摧毁浙江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主要目标的浙赣战役,占领浙江众多县市,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1月,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等在陪都约集浙江旅渝同乡,详细报告浙赣战役中浙江各县被日军袭扰情形。“各界同乡聆悉后,同深义愤并恻然于梓邦灾情之惨重、待拯之殷切,佥谋集款振灾,以资昭苏”。(《浙灾筹振会征信录及总报告书》,1944年,第13页)旅渝浙籍人士遂发起浙灾筹赈会,秉持“爱国必先爱乡,救省即系救国”之理念,号召重庆及外埠浙江同乡筹款赈济浙灾,获得广泛响应。浙江旅嘉同乡会曾于1943年3月在武汉大学大礼堂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会议内容或与赈灾相关。(《浙江旅嘉同乡会召开大会》,《诚报》1943年3月17日)朱光潜文章在丰子恺筹赈浙灾画展开展首日发表,暗含宣传推介、支持筹款之目的。1943年8月,朱光潜文章于《中学生》杂志再刊,并加上副标题“为嘉定子恺画展作”,其所指显然是丰子恺筹赈浙灾画展。
乐山文庙博物馆展出的《诚报》(2024年夏胡耀摄)
朱光潜《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初刊本的发现,不仅厘清了文章的最早发表时间与出处问题,文章的写作背景也随之清晰起来。《诚报》这类出自小城的边缘性报纸,其史料价值值得研究者关注与重视。
下一篇:中秋放假3天需调休
上一篇:拇指西瓜卖80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