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收藏
2024-09-02 13:53:48
瑞超预测今日推荐
我是医生②|生孩子的少了,希望让愿意生的人“生得更好”🏆瑞超预测今日推荐🏆直播🏆结果🏆算法🏆分析🏆走势查询服务🏆十年信誉🏆 【编者按】 学医很热。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临床医学总是被列入热门专业,医生这份职业,总有光鲜一面。 学医也很苦。且不说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样的老梗,现实中,成为医生要经历漫长艰苦的钻研,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真实的从医之路是怎样的?2024年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我是医生”系列报道。我们关注急诊、产科和儿科医生,他们所在的科室,往往不是学医人的首选,工作中也要面对更多“累、难、险”,但是,他们一直都在。 王璐瑶 设计 人如其名,陈耘在产科已“耕耘”29年,她用双手迎接了成千上万个新生儿,也见证了科室从热闹到冷清的变化。 陈耘来自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在生育率不断走低的当下,区域妇幼保健医院面临的产科运营压力或许比三甲产科和专科医院来得更大。 “我们产科最热闹的时候,每个夜班都要做5-6台手术,一个晚上就要生十几个新生儿。一个月的分娩量最多时超过500例,由于床位紧张,顺产产妇通常24小时就要出院,剖宫产产妇一般在48-72小时之后也要出院。”陈耘经历过的产科最忙碌的时候是2016年,国家推行“全面二孩”政策,那一年也是“猴宝宝”扎堆出生的大年。 陈耘在产科病房工作。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如今,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孕产妇的多元化需求,陈耘所在的产科也开始了一场“革新”。 “我们希望,让愿意生的人能生得更好。”陈耘介绍,当前,孕产妇年龄普遍偏高,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产科医生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学习专病管理,为孕产妇提供覆盖产前、产时、产后全周期更全面的服务。 迎接新生命,是欢天喜地的一件事 1995年,陈耘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开始了她的妇产科医生职业生涯。 为何要选择当一名产科医生?陈耘的答案很简单——想做一名手术医生。 妇产科是她心中最理想的选择,“与一些外科手术相比,妇产科手术相对时间较短,而剖腹产手术又与其他手术有着很大不同,氛围不一样,其他手术是在治疗疾病,而剖腹产手术是在迎接一个新生命,是欢天喜地的一件事。” 陈耘正在询问一名待产的孕产妇。 刚参加工作时,陈耘在中心城区另一家妇幼保健院,她至今记得,“一个月分娩量70-80例,量不算大。”2007年,医院在区域合并过程中有所调整,她也由此来到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工作。 十多年前,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产科一个月的分娩量在300例左右。虽然数量不小,但相较于之后的二孩“高峰期”,当时的产房工作还算从容。 2016年1月1日,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医院产科迎来史无前例的繁忙时期。 “那段时间,产房每天都是满床,病房的走廊也要加床。每个夜班都有手术,最多的时候,我24小时开了10台剖宫产手术,一个月分娩量最多时超过了500个。”回想起那段时间,陈耘直言“工作量太大了”,产科医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最忙碌时刚上了一个夜班,早上8点却“走不掉”,又有产妇来了,要继续干到中午甚至下午,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也不稀奇。 尽管辛苦,但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让陈耘心甘情愿投入到工作中,“2016年那一年,正好举办里约奥运会,我们都喊新生儿‘奥运宝宝’,即使在那之后的两三年里,分娩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个相对高峰。” 迎接产科的变化,让愿意生的人生得更好 然而,这份“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时间推移,年轻一代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产房的忙碌景象成为过去。 陈耘坦言:“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多样,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生儿育女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面对产科人数减少的现实,陈耘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她看来,尽管产房不再像过去那样繁忙,但也为产科医生提供了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产妇少了,反而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个人,尤其是高龄、高危的孕产妇,我们希望能为她们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确保她们在整个孕产过程中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陈耘告诉记者,当前,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分娩量一个月大约在150-200例。虽然分娩人数较高峰时期可以说是“腰斩”了,但产科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我们希望,让愿意生的人能生得更好。孕期有妊娠合并症的人群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多见的合并症类型,为此,我们在妇产科主任叶伟萍的带领下,创建了区域化妊娠期高血糖诊治中心,规范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与一墙之隔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提高对高危新生儿的救治能力。” 当前,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分娩量一个月维持150-200个。 在面对产科转型的过程中,陈耘也意识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为了提升产妇的分娩体验,她所在的产科大力推广全程家庭陪伴式分娩的理念。“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陪伴产妇分娩,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全程参与新生儿的出生。”这种发生在现实的临床需求,让陈耘感受到产科的这一改变是有价值的,更多凸显了医学的人文关怀。 她进一步提到:“分娩不仅仅是一个医疗过程,更是家庭迎接新生命的重要时刻。家属的陪伴能够让产妇感到安心和被支持,增强她们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我们医院也采用了多种创新来优化分娩体验,比如新手爸爸可以亲自剪断宝宝的脐带,这种‘为新生命剪裁’的参与感,也让更多父亲在孩子出生的第一时间就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 产科医生越来越像全科医生,不仅仅局限于接生 在产科的这些年,陈耘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满足。有些产妇出院后会专程带着孩子回来探望,还介绍亲朋好友前来就诊,这种信任让她感到暖心。 供家人陪伴一起待产的产科病房 她记得,有位产妇在孕32周时,胎儿出现了严重的全身水肿,情况极为危险。紧张的半小时内,经过与孕妇和家属的迅速沟通,她和团队立即为其施行紧急剖宫产手术,胎儿顺利娩出,平安健康。 没想到,多年后,这位产妇带着宝宝专程跑来医院,感谢陈耘和她的团队。“当看到这个孩子健康成长时,我内心很感动,这也是我坚持在产科一线的动力。”说到这里,陈耘无比欣慰。 她同时也强调,当前产科医生的职责已不仅仅局限于接生,还涵盖了更广泛的医疗管理和风险控制。 “过去,我们接诊的孕产妇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孕妇,很少遇到疑难病例,而现在随着‘全面三孩’政策放开,生育人群的年龄也在不断升高,基本都在30岁左右,40%左右的产妇年龄都在30-35岁,甚至还有40多岁的人群。”陈耘告诉记者,如今在临床上,高龄产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增加,这也对产科医生医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于三年前引进了三甲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专家叶伟萍,并在她的带领下建立了母胎医学多学科诊疗平台,实现了对复杂病例的精准诊断和有效管理。 供家人陪伴一起待产的产科病房。 陈耘自身也在不断充实,从最新医疗指南,到外部专家的讲座,再到跨科室的案例讨论,她从这些宝贵的学习交流中汲取前沿医疗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危重孕产妇零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这些数字在不断进步,它们也是产科发展与变迁的真实记录。 29年的产科经历,陈耘也看到了公众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现在,我们接诊的产妇基本都会产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大着肚子直接来生,我们产科医生也越来越像全科医生,我们还拓展了孕期保健、产后康复、疤痕管理等服务,这些临床服务也正是来自产妇多元化的需求。”
查看所有评论